close
內容來自hexun新聞
高雄市合法借貸國傢規劃委魏後凱東西部應實行差別節能減排政策第2順位汽車貸款
魏後凱和訊網消息 7月4日,第12屆太平洋(601099,股吧)國際區域科學協會夏季年會,暨第四屆中國國際區域科學協會“區域科學與區域可持續發展”學術研究會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國傢規劃委員會委員魏後凱致辭時表示,東西部應實行差別化的節能減排政策,國傢援助政策體系同樣應該分類管理。“認為西部地區節能減排可能性最大,是錯誤的觀點,事實上東部地區更大,未來我們要實行差別化的節能減排政策,對發達地區要實行強制性減排,對欠發達地區要實行發展性減排,留出更多發展的機會。同時,對貧困地區、老工業基地、邊緣地區,應采取不同的國傢援助政策,建立分類管理的國傢援助政策體系。”魏後凱說。以下是發言實錄:大傢好,跟高興跟大傢介紹我的研究成果,本來想介紹城市發展跟成為化方面的,組委會希望介紹一下區域方面的。最近我們剛完成瞭中國區域協調發展研究,想介紹一下中國區域差距變化的情況,我講的題目是中國區域差距倒U型轉變及穩定性問題。第一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區域差距不斷的擴大,但是近年以來,中國的地區差異已經出現瞭由過去的擴大到縮小的倒U型轉變的趨勢。我們可以從很多方面看待這麼一個變化的趨勢,首先我們從人均GRP差距可以看出來,2003年是一個重要的拐點,在這之前,我們中國地區差異,尤其是東西差異在不斷的擴大,我們可以看的很清楚,90年代以後,尤其是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講話以後,我們中國的東西差異在加速的擴大。這也反映瞭中國經濟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加劇瞭地區差異擴大的趨勢,也可以說中國在90年代地區差異的擴大是由中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結果。但是2003年人均地區生產總之出現瞭縮小的趨勢,居民人均消費水平的變化差距來看,我們可以看到2006年以後這種差異也在縮小。再從中國東西部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來看,雖然在2000年以後有一個駝峰型的波動,但是2006年以後也在不斷的下降。從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差異來看,也是這麼一個態勢,2006年以後差距也在不斷的縮小,東部跟西部地區農村的地區差異也在不斷的縮小。從人均一般預算財政收入差距來看,2003年來看,東西四個大的板塊之間的差異也在不斷的縮小。從人均一般預算財政支出差異來看,這種差異從2003年開始縮小,而且差異下降的幅度更加明顯。從這些分析可以得出幾個方面的結論。第一個,東西部差距已經由過去的擴大轉變成縮小,各個指標都可以體現這個趨勢。第二個,指標拐點具有差異,比如人均GRP、人均財政收入、人均財政支出在2003年出現拐點,擴大轉變到縮小。人均消費水平、城鎮居民收入、農村居民收入2006年是一個拐點,在這之後也出現瞭縮小的態勢,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各種指標東西差異差別很大,最大的是財政收入的差距。緊接著就是地區生產總之的差距,當然這個差距要大於消費水平的差距,消費水平差距大於農村居民收入的差距,這反映瞭中央財政轉移支付的影響。同時,我們從國際比較來看,我們也可能看到,從省際來看,中國省際的差異僅次於南非和印度,可以說中國的區域差異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傢之一,所以中國的中央政府促進地區協調發展是一個長期、艱巨的任務。這是我介紹的第一個方面。第二點,近年以來,我們中國東西差距的縮小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結果,影響比較大的主要是區域經濟增長的態勢、產業的轉移、人口流動和遷移,國傢的區域政策多個方面作用的結果。從增長的態勢來看,差距的擴大實際上就是動態增長的結果。最近一些年來,尤其是1999年,中國實行西部大開發戰略,後來我們實行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2004年實行東部地區崛起的戰略,在國傢政策的有利刺激下,我們中西部地區跟東北地區的經濟增長已經呈現出一種高速增長的態勢。當然我們在比較中國的增長速度的時候,我們不能直接拿一個省的地區生產總之增長速度跟國傢統計局發佈的GDP速度進行比較,31個省市區增長速度絕大部分高於國傢統計局發佈的GDP增長速度,要高20%左右,這兩個是不可比的。根本我們估計,31個省市區增長速度平均比國傢發佈的增長速度高1.5到2.5個百分點,地級市增長速度比省一級增長速度高1到1.5個百分點,所以我們在比較中國四大板塊也好,各個省際增長速度也好,必須與31個省市區增長速度比較。2006年到2010年,中國GRP增長速度13.1%,遠遠高於國傢統計局發佈的增長速度,從這裡面我們可以看出來,2008年是一個重要的拐點,2008年以前,中國的增長呈現著一種不平衡的增長,東部地區的增長速度要快於東北跟中西部地區。但是2008年以後,這種增長態勢發生瞭一種轉變,也就是由過去的不平衡增長,轉變為相對均衡增長,也就是說,我們發展水平相對比較低的東北、中西部地區,增長速度已經全面超過瞭東部地區。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無論是固定資產投資,地方財政收入,地區生產總值,還是農村生產總值、城鄉收入,十一五期間中西部和東北增長速度已經超過瞭東部地區。從去年情況來看,國傢統計總局發佈的GDP增長速度是9.2%,全國隻有三個省市區增長速度低於9.2%,其他都是高於全國GDP增長速度,從這裡可以看出來,增長速度比較慢的都是比較沿海的一些地區,增長速度比較快的地區,除瞭天津之外,都是中西部的地區。當然我們增長速度最快的,達到16.4%,一個重慶、一個天津,主要是靠天津的濱海新區,重慶的兩傢新區拉動的,這兩個新區主要靠一些大的項目帶動經濟增長。從去年的全國工業增長的情況來看,我們可以看出來,工業增長、投資增長都是中西部增長速度,尤其西部地區投資的增長達到29.2%,在全國速度是最高的。規模以下的工業增加值中部地區達到28.8%,中西部地區的增長速度是比較快的。從31個省市區工業增加值來看,全國的增長速度是13.9%,我們可以看到最高的重慶達到22.7%,四川是22.3%,除瞭天津比較高以外,我們比較高的大部分是中西部地區。增加速度比較慢的也是東部的沿海地區,這也可以看出來,我們中部區域經濟增長已經由過去的不平衡增長,轉變為相對的平衡增長。第二個就是外商的投資,跟沿海的產業近來向中西部轉移在加快。首先從外商投資來看,最近幾年以來,外商投資已經由沿海地區逐步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擴散,因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外商投資85%以上,甚至90%以上集中在沿海地區,尤其是珠三角、長三角地區。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中國的全球化在加快的推進,但是中國這種全球化主要是沿海一小部分的全球化,中國的全球化所帶來的經濟利益主要是被沿海一小部分地區分享到瞭,全球化的經濟地域的分享是不均等的。過去我們曾經說,中國經濟區域發展的不協調,中國區域發展很大程度因為地域分佈不均等引起的,最近幾年來,外商投資已經加快向中西部擴散瞭。我們沿海的產業也在加快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擴散。我們可以從浙江在外地的投資,向中西部擴散的加快,也可以從中西部迎接產業轉移資金規模不斷的增長可以看出來。這個圖是我們多江西調研得出的數據,2001到2010年江西承接浙江五省產業轉移實際規模,2001年是139.39億,2010年增長到1400多個億,比2001年增加瞭十多倍。第三個,統計口徑的變化和人口遷移的影響。因為在2005年以前,中國的統計,中西部向沿海轉移的流動人口態勢由過去的隱性轉變成顯性,由於統計口徑的變化,帶來人口遷移的變化。從這個圖可以看出來,中西部的一些地區,比如說貴州、安徽、四川、重慶、廣西,人口從2005年到2010年是下降的,而沿海的一些地區,上海、北京、天津、廣東人口快速的增長,最高增長速度達到30%。這反映瞭我們這些年來,由於統計口徑的變化,由於人口的流動,大量中西部人口遷移到沿海地區,人口的變化,人口的遷移,本身能夠縮小地區差異,有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第四個發展是中央轉移支付和中央區域政策的影響。從廣義的角度來看,中國的中央財政轉移支付擴大瞭地區差異,一個是稅收,第二個專項補助,第二是均等化的轉移支付,量太小,比重很低,稅收返還以1994年為基數,維護瞭沿海發達地區的既得利益,所以某種意義是擴大瞭地區差異。但是最近一些年,均等化的轉移支付規模在不斷擴大,應該對縮小地區差異起瞭很重要的作用。2000年和2005年,西部地區人均占有國傢財政補助超過瞭東部地區,這反映瞭我們對中西部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中西部享受中央財政的補助已經超過瞭沿海地區,說明國傢重點從2000年開始轉移到中西部地區。最後想談一下對中國區域差距倒U型轉變的思考。最近一些年來,我們中國的東西差異由擴大轉變為縮小,但是時間很短,是否趨於穩定,還需要進一步的努力和探討。現在有兩個因素,一個是有利於維持地區差異的因素,一個是不利於因素。有利因素方面,一是中國國力、財力和綜合實力在不斷的增加,中央政府已經有能力在更高的水平、更高的層次全面推進區域,特別是東西部地區的協調發展。第二,從增長的規律來看,沿海地區發展水平,尤其是一些城市地區,很多都超過瞭人均生產總值一萬美元,基數比較大瞭,所以往後增長速度放慢。我們中西部發展水平很低,基數比較小,屬於工業化加快推進的時期,有條件加速發展。第三點,我們發展環境發生瞭一些變化,最近沿海地區要素成本不斷的上漲,導致沿海的產業加快向中西部轉移擴散,產業由沿海向中西部轉移擴散應該是一種大的趨勢。第四個方面,從發展階段來看,我們西部屬於工業發展階段,東部地區處於工業化後期,東部未來城鎮化由加速到減速的這麼一個轉變的階段,而中西部地區城鎮化率不到50%,未來城鎮化在未來一段時間還會繼續的加速,所以未來中國推進工業化、推進城市化主戰場應該在中西部地區。這兩個因素也是有利於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現在中國的絕對差距還再繼續擴大,今後也會繼續擴大。當然,也有不利的因素。第一個方面,沿海地區正處於轉型階段,可能需要四到六年的時間,加入沿海地區轉型過來的話,應該會進入新一輪的快速增長的軌道,而這又將會進一步加劇東西差距擴大的態勢。第二點,最近一些年來,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長主要靠投資拉動的,2000-2009年,東北地區資本形成總額對GRP增長的貢獻率高達77.6%,西部和中部地區也分別達到65%。再一點,現在信息化在加速推進,有可能也會拉大東西部差異。最後一點,高速鐵路快速推進,有可能導致我們人口產業要素進一步的向大城市,向都市圈積聚,產生新一輪的積聚中心跟邊緣的態勢,會加劇中心跟邊緣的空間分裂,造成新一輪的區域發展的不協調。最後,我們想談幾點結論和思考。第一點,中國要繼續堅持區域協調發展的環境,未來我們認為中國的東部應該是一個全面轉型升級。我們的中西部地區應該是一方面要趕超,一方面要轉型,轉改要結合。第二點,我們實行差別化的產業政策,我們在西部地區節能減排可能性最大,這是錯誤的,東部地區更大,所以未來我們要實行差別化的節能減排政策。我們對於東部地區,比如說發達地區要實行強制性的減排,對欠發達地區要實行發展減排,留於更多發展的機會。最後,實行分類管理的區域援助政策,對貧困地區、老工業基地,邊緣地區,采取不同的國傢援助政策,建立分類管理的國傢援助政策體系。我的發言就到這裡,謝謝大傢!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2-07-04/143192774.html
高雄市合法借貸國傢規劃委魏後凱東西部應實行差別節能減排政策第2順位汽車貸款
魏後凱和訊網消息 7月4日,第12屆太平洋(601099,股吧)國際區域科學協會夏季年會,暨第四屆中國國際區域科學協會“區域科學與區域可持續發展”學術研究會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國傢規劃委員會委員魏後凱致辭時表示,東西部應實行差別化的節能減排政策,國傢援助政策體系同樣應該分類管理。“認為西部地區節能減排可能性最大,是錯誤的觀點,事實上東部地區更大,未來我們要實行差別化的節能減排政策,對發達地區要實行強制性減排,對欠發達地區要實行發展性減排,留出更多發展的機會。同時,對貧困地區、老工業基地、邊緣地區,應采取不同的國傢援助政策,建立分類管理的國傢援助政策體系。”魏後凱說。以下是發言實錄:大傢好,跟高興跟大傢介紹我的研究成果,本來想介紹城市發展跟成為化方面的,組委會希望介紹一下區域方面的。最近我們剛完成瞭中國區域協調發展研究,想介紹一下中國區域差距變化的情況,我講的題目是中國區域差距倒U型轉變及穩定性問題。第一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區域差距不斷的擴大,但是近年以來,中國的地區差異已經出現瞭由過去的擴大到縮小的倒U型轉變的趨勢。我們可以從很多方面看待這麼一個變化的趨勢,首先我們從人均GRP差距可以看出來,2003年是一個重要的拐點,在這之前,我們中國地區差異,尤其是東西差異在不斷的擴大,我們可以看的很清楚,90年代以後,尤其是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講話以後,我們中國的東西差異在加速的擴大。這也反映瞭中國經濟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加劇瞭地區差異擴大的趨勢,也可以說中國在90年代地區差異的擴大是由中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結果。但是2003年人均地區生產總之出現瞭縮小的趨勢,居民人均消費水平的變化差距來看,我們可以看到2006年以後這種差異也在縮小。再從中國東西部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來看,雖然在2000年以後有一個駝峰型的波動,但是2006年以後也在不斷的下降。從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差異來看,也是這麼一個態勢,2006年以後差距也在不斷的縮小,東部跟西部地區農村的地區差異也在不斷的縮小。從人均一般預算財政收入差距來看,2003年來看,東西四個大的板塊之間的差異也在不斷的縮小。從人均一般預算財政支出差異來看,這種差異從2003年開始縮小,而且差異下降的幅度更加明顯。從這些分析可以得出幾個方面的結論。第一個,東西部差距已經由過去的擴大轉變成縮小,各個指標都可以體現這個趨勢。第二個,指標拐點具有差異,比如人均GRP、人均財政收入、人均財政支出在2003年出現拐點,擴大轉變到縮小。人均消費水平、城鎮居民收入、農村居民收入2006年是一個拐點,在這之後也出現瞭縮小的態勢,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各種指標東西差異差別很大,最大的是財政收入的差距。緊接著就是地區生產總之的差距,當然這個差距要大於消費水平的差距,消費水平差距大於農村居民收入的差距,這反映瞭中央財政轉移支付的影響。同時,我們從國際比較來看,我們也可能看到,從省際來看,中國省際的差異僅次於南非和印度,可以說中國的區域差異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傢之一,所以中國的中央政府促進地區協調發展是一個長期、艱巨的任務。這是我介紹的第一個方面。第二點,近年以來,我們中國東西差距的縮小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結果,影響比較大的主要是區域經濟增長的態勢、產業的轉移、人口流動和遷移,國傢的區域政策多個方面作用的結果。從增長的態勢來看,差距的擴大實際上就是動態增長的結果。最近一些年來,尤其是1999年,中國實行西部大開發戰略,後來我們實行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2004年實行東部地區崛起的戰略,在國傢政策的有利刺激下,我們中西部地區跟東北地區的經濟增長已經呈現出一種高速增長的態勢。當然我們在比較中國的增長速度的時候,我們不能直接拿一個省的地區生產總之增長速度跟國傢統計局發佈的GDP速度進行比較,31個省市區增長速度絕大部分高於國傢統計局發佈的GDP增長速度,要高20%左右,這兩個是不可比的。根本我們估計,31個省市區增長速度平均比國傢發佈的增長速度高1.5到2.5個百分點,地級市增長速度比省一級增長速度高1到1.5個百分點,所以我們在比較中國四大板塊也好,各個省際增長速度也好,必須與31個省市區增長速度比較。2006年到2010年,中國GRP增長速度13.1%,遠遠高於國傢統計局發佈的增長速度,從這裡面我們可以看出來,2008年是一個重要的拐點,2008年以前,中國的增長呈現著一種不平衡的增長,東部地區的增長速度要快於東北跟中西部地區。但是2008年以後,這種增長態勢發生瞭一種轉變,也就是由過去的不平衡增長,轉變為相對均衡增長,也就是說,我們發展水平相對比較低的東北、中西部地區,增長速度已經全面超過瞭東部地區。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無論是固定資產投資,地方財政收入,地區生產總值,還是農村生產總值、城鄉收入,十一五期間中西部和東北增長速度已經超過瞭東部地區。從去年情況來看,國傢統計總局發佈的GDP增長速度是9.2%,全國隻有三個省市區增長速度低於9.2%,其他都是高於全國GDP增長速度,從這裡可以看出來,增長速度比較慢的都是比較沿海的一些地區,增長速度比較快的地區,除瞭天津之外,都是中西部的地區。當然我們增長速度最快的,達到16.4%,一個重慶、一個天津,主要是靠天津的濱海新區,重慶的兩傢新區拉動的,這兩個新區主要靠一些大的項目帶動經濟增長。從去年的全國工業增長的情況來看,我們可以看出來,工業增長、投資增長都是中西部增長速度,尤其西部地區投資的增長達到29.2%,在全國速度是最高的。規模以下的工業增加值中部地區達到28.8%,中西部地區的增長速度是比較快的。從31個省市區工業增加值來看,全國的增長速度是13.9%,我們可以看到最高的重慶達到22.7%,四川是22.3%,除瞭天津比較高以外,我們比較高的大部分是中西部地區。增加速度比較慢的也是東部的沿海地區,這也可以看出來,我們中部區域經濟增長已經由過去的不平衡增長,轉變為相對的平衡增長。第二個就是外商的投資,跟沿海的產業近來向中西部轉移在加快。首先從外商投資來看,最近幾年以來,外商投資已經由沿海地區逐步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擴散,因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外商投資85%以上,甚至90%以上集中在沿海地區,尤其是珠三角、長三角地區。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中國的全球化在加快的推進,但是中國這種全球化主要是沿海一小部分的全球化,中國的全球化所帶來的經濟利益主要是被沿海一小部分地區分享到瞭,全球化的經濟地域的分享是不均等的。過去我們曾經說,中國經濟區域發展的不協調,中國區域發展很大程度因為地域分佈不均等引起的,最近幾年來,外商投資已經加快向中西部擴散瞭。我們沿海的產業也在加快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擴散。我們可以從浙江在外地的投資,向中西部擴散的加快,也可以從中西部迎接產業轉移資金規模不斷的增長可以看出來。這個圖是我們多江西調研得出的數據,2001到2010年江西承接浙江五省產業轉移實際規模,2001年是139.39億,2010年增長到1400多個億,比2001年增加瞭十多倍。第三個,統計口徑的變化和人口遷移的影響。因為在2005年以前,中國的統計,中西部向沿海轉移的流動人口態勢由過去的隱性轉變成顯性,由於統計口徑的變化,帶來人口遷移的變化。從這個圖可以看出來,中西部的一些地區,比如說貴州、安徽、四川、重慶、廣西,人口從2005年到2010年是下降的,而沿海的一些地區,上海、北京、天津、廣東人口快速的增長,最高增長速度達到30%。這反映瞭我們這些年來,由於統計口徑的變化,由於人口的流動,大量中西部人口遷移到沿海地區,人口的變化,人口的遷移,本身能夠縮小地區差異,有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第四個發展是中央轉移支付和中央區域政策的影響。從廣義的角度來看,中國的中央財政轉移支付擴大瞭地區差異,一個是稅收,第二個專項補助,第二是均等化的轉移支付,量太小,比重很低,稅收返還以1994年為基數,維護瞭沿海發達地區的既得利益,所以某種意義是擴大瞭地區差異。但是最近一些年,均等化的轉移支付規模在不斷擴大,應該對縮小地區差異起瞭很重要的作用。2000年和2005年,西部地區人均占有國傢財政補助超過瞭東部地區,這反映瞭我們對中西部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中西部享受中央財政的補助已經超過瞭沿海地區,說明國傢重點從2000年開始轉移到中西部地區。最後想談一下對中國區域差距倒U型轉變的思考。最近一些年來,我們中國的東西差異由擴大轉變為縮小,但是時間很短,是否趨於穩定,還需要進一步的努力和探討。現在有兩個因素,一個是有利於維持地區差異的因素,一個是不利於因素。有利因素方面,一是中國國力、財力和綜合實力在不斷的增加,中央政府已經有能力在更高的水平、更高的層次全面推進區域,特別是東西部地區的協調發展。第二,從增長的規律來看,沿海地區發展水平,尤其是一些城市地區,很多都超過瞭人均生產總值一萬美元,基數比較大瞭,所以往後增長速度放慢。我們中西部發展水平很低,基數比較小,屬於工業化加快推進的時期,有條件加速發展。第三點,我們發展環境發生瞭一些變化,最近沿海地區要素成本不斷的上漲,導致沿海的產業加快向中西部轉移擴散,產業由沿海向中西部轉移擴散應該是一種大的趨勢。第四個方面,從發展階段來看,我們西部屬於工業發展階段,東部地區處於工業化後期,東部未來城鎮化由加速到減速的這麼一個轉變的階段,而中西部地區城鎮化率不到50%,未來城鎮化在未來一段時間還會繼續的加速,所以未來中國推進工業化、推進城市化主戰場應該在中西部地區。這兩個因素也是有利於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現在中國的絕對差距還再繼續擴大,今後也會繼續擴大。當然,也有不利的因素。第一個方面,沿海地區正處於轉型階段,可能需要四到六年的時間,加入沿海地區轉型過來的話,應該會進入新一輪的快速增長的軌道,而這又將會進一步加劇東西差距擴大的態勢。第二點,最近一些年來,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長主要靠投資拉動的,2000-2009年,東北地區資本形成總額對GRP增長的貢獻率高達77.6%,西部和中部地區也分別達到65%。再一點,現在信息化在加速推進,有可能也會拉大東西部差異。最後一點,高速鐵路快速推進,有可能導致我們人口產業要素進一步的向大城市,向都市圈積聚,產生新一輪的積聚中心跟邊緣的態勢,會加劇中心跟邊緣的空間分裂,造成新一輪的區域發展的不協調。最後,我們想談幾點結論和思考。第一點,中國要繼續堅持區域協調發展的環境,未來我們認為中國的東部應該是一個全面轉型升級。我們的中西部地區應該是一方面要趕超,一方面要轉型,轉改要結合。第二點,我們實行差別化的產業政策,我們在西部地區節能減排可能性最大,這是錯誤的,東部地區更大,所以未來我們要實行差別化的節能減排政策。我們對於東部地區,比如說發達地區要實行強制性的減排,對欠發達地區要實行發展減排,留於更多發展的機會。最後,實行分類管理的區域援助政策,對貧困地區、老工業基地,邊緣地區,采取不同的國傢援助政策,建立分類管理的國傢援助政策體系。我的發言就到這裡,謝謝大傢!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2-07-04/143192774.html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